《吕氏春秋》一书成书于秦国统一六国前夕,是秦国丞相、文信侯吕不韦召集门客主编的一部“杂家”丛书,古人称其为“杂家”,初有嘲谑贬低之意,谓其内容选材杂乱无章法,实乃世人误解文信侯之为人,殊不知文信侯立万余言以备吕政统天下安社稷。
序意中有云: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。今有学者张富祥先生赞誉此书为王政全书(河南大学出版社),又有刘元彦先生呼之为“杂家帝王学”,统览全书八览、六论、十二纪,有贵公去私驾驭篇首,有劝学尊师实其腹,养生、教育、管理、军事、音乐、丧葬、农商诸般,儒墨道法,兼容并包,各取其长,另有演化,无愧于帝王杂学、王政全书之谓,刘张二贤,实乃近现代推崇《吕氏春秋》之先驱!
其实,《吕氏春秋》作为一门秦国政府主编的宏图大略,比起其他各家要有更大格局,称其“杂家”会将这部鸿篇巨著边缘化甚至埋没,有弃绝文化精华之潜在危机。《吕氏春秋》以王治尚公为骨,以综合各家为皮,断不是杂家可以概括之,《吕氏春秋》是该被扔掉“杂家”这顶帽子了!不要再称《吕氏春秋》为杂家代表作了,也不要再污蔑文信侯吕不韦是杂家了!
《吕氏春秋》一书有潜力让每个中华儿女具备领导意识和领袖气质,让中华民族的文化重新屹立世界民族之林,在秦朝《吕氏春秋》被始皇吕政弃如敝屣,因而秦二世而亡,刘邦建汉,传《吕氏春秋》于宫廷贵族,遂有汉四百年,文景之治,武帝全盛,光武中兴,后世此书皆为皇族必修课,唯恐天下朝夕嬗变。今天,我辈有志儿女当放弃成见,理性视之,弱化百家争鸣之差别,强化核心理念之交融,塑造文武并举、德才兼备之民族雄才,强大内圣外王、大同公义之民族魂魄。这是《吕氏春秋》的期待,也是文信侯之希望。
天下纷扰,大同化之,新儒、新墨、新法,如雨后春笋,公学派、帝王学之王政全书应更有担当。
当世对历史的误解有太多,对历史人物的解读亦颇多偏见,是时候给予他们理性、科学、公正、客观的评价了。
文/秦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