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史为名,判决吕政

乱动的SS_Ober
2018-11-29
来源:百度贴吧-历史吧

原标题:来,恶心恶心人,吕政大赚



千古一帝始皇政,其身世却是千古之谜。
一说是旅赵卫人仕秦的吕不韦亲子,一说是质赵的秦公子异人亲子~~~~~

初始史载出自太史公的史记吕不韦列传:
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,知有身。子楚从不韦饮,见而说之,因起为寿,请之。吕不韦怒,念业已破家为子楚,欲以钓奇,乃遂献其姬。姬自匿有身,至大期时,生子政。子楚遂立姬为夫人。

于是后人热闹了呵呵
汉《史记索隐》:吕政者,始皇名政,是吕不韦幸姬有娠,献庄襄王而生始皇,故云吕政。
汉孝明皇帝曰:秦直其位,吕政残虐。
汉《汉书·王商传》:阴知其有身而献之王,产始皇帝。
唐司马贞《索隐》:吕政者,始皇名政,是吕不韦幸姬有娠。
宋《皇王大纪》:吕政穷欲极凶。
元《历代通略》:人见秦灭于二世子婴耳,岂知嬴氏之秦已灭于吕政之继也哉。
元《史纂古今通要》:吕政嗣位,犹冐嬴秦之姓。
明《四书或问》:史谓元帝牛姓,犹吕政之绍嬴统也。
明《通鉴答问》:至吕政而法令益苛,诗书尽废。
明《氏族博考》:况吕政受命,寄身不常。
明《具茨集》:吕政纵并吞之谋。
清《五礼通考》:意在广陈淫祀以彰武帝之失,而于三代常礼幸存一线于吕政者,反从其畧。
陈栎《历代通略》卷一:人见秦灭于二世子婴耳,岂知嬴氏之秦已灭于吕政之继也哉。
梁潜《泊庵集》卷六:秦之亡以吕政。
司马光的《资治通鉴》也沿用史记一说。

当然认为秦始皇非吕氏子的亦大有人在:
王世贞《读书后辨》:毋亦不韦故为之说,而泄之秦皇,使知其为真父,长保富贵邪?抑亦其客之感恩者,故为是以詈秦皇。而六国之亡人,侈张其事,欲使天下之人谓秦先六国亡也。不然,不韦不敢言,太后复不敢言,而大期之子,乌知其非嬴出也?
汤聘尹《史稗》:异人请妇至,大期而诞子,未必请之时遽有娠也。虽有娠,不韦岂肯轻泄之,而亦孰从知之?果有娠而后献,当始皇在赵,母子俱匿,其妪独不能语子以吕氏之胤,如齐东昏妃之于萧缵邪?如语之故,始皇必不忍望一本之系,何至忿然曰何亲于秦,号为仲父?以奉先王之功,且躬出其后,而俾之迁蜀以死。虽宾客游说万端,而莫之阻,亦自知嬴非吕矣。
此外历史学家郭沫若,《史记》研究大家韩兆琦、以及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都不认同。

王立群教授很有意思,还自冠以生理科学论证,莫非两千年里国人真不知这生理极限吗?
其说疑点在《史记吕不韦列传》的"至大期时生子政"12月产自生理上不可能。
可问题只在于,是谁像煞有介事帮赵姬算了12个月妊娠期的,是谁确定太史公言这至大期是多少天的?嗯源自《集解》徐广曰:期十二月也。

但是大期一词,历来是指指妇女足月分娩的日期,如孔颖达《五经正义》:十月而产,妇人大期;而过足月产的那其实不叫大期而叫过期,如《左传·僖公十七年》:梁嬴孕过期
一周年,一整月,都是期。大期用于分娩时期,本就是指足月。何故以后人集解索隐来否定史记,那司马迁岂不冤死,莫名其妙被当靶子了。

若以十个半妊娠月来算,也符合正常现象。通常整个孕期共为280天,应为 40周,在妊娠38-42周内分娩,均为足月。赵姬知有孕而始幸异人,快些不过差十五日,因为每月排卵一粒,排卵期内可受孕,一旦受孕后就停经了,所以排卵期和经期通常是相隔约14天左右,《脉经》妇人脉数而经断者,为有孕。即使若以十个半妊娠月来算,也符合正常现象。通常整个孕期共为280天,应为40周。相差十五日,在妊娠38-42周内分娩,均为足月。所以这借科学名自照弹洞自画靶的大期什么,不足为反证。

还有以阿政称异人先王为证的,
这也叫事么,阿政又不是弱智,不称先王难道还敢称养父不成;况且先王称谓,多重于时期承继,和血缘范畴本就没有必然关系。

还有以史载赵政为证的,
呵呵这也不算事,因为赵政是史贯以氏称,史书总不能每出都如实含讽的不给面子吧。

最后
这秘密若是在阿政在登基传出来的,吕不韦赵姬嫪毐都有可能,其结果也能被成蟜所利用。若此,那王世贞等疑惑也就不存在了。毕竟当时秦室内部的确够乱的危机重重,在阿政加冕前后,各知情的皆欲动:

王弟长安君成蟜反,死屯留,军吏皆斩死,迁其民於临洮。将军壁死,卒屯留、蒲鹤反,戮其尸。
长信侯毐作乱而觉,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,将欲攻蕲年宫为乱。王知之,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。战咸阳,斩首数百,皆拜爵,及宦者皆在战中,亦拜爵一级。毐等败走。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;杀之五十万。尽得毐等。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。车裂以徇灭其宗。及其舍人,轻者为鬼薪。及夺爵迁蜀四千馀家,家房陵,月寒冻,有死者。
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。文信侯不韦死,窃葬。其舍人临者,晋人也逐出之;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,迁;五百石以下不临,迁,勿夺爵。自今以来,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,视此。秋,复嫪毐舍人迁蜀者。当是之时,天下大旱,六月至八月乃雨。

身边就这么点最亲近的却全作乱了,何故?巧合吗~~~~

秦王恐其为变,乃赐文信侯书曰:
“君何功于秦?秦封君河南,食十万户。君何亲于秦?号称仲父。其与家属徙处蜀!”

吕不韦自度稍侵,恐诛,乃饮酖而死。
秦王所加怒吕不韦、嫪毐皆已死,乃皆复归嫪毐舍人迁蜀者。

君何功于秦?废话,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么,没吕不韦哪有那异人和你阿政的今天。
君何亲于秦?如此,就同上了,也就容易理解了。

还好吕不韦是个明白人,闭上嘴自杀了,
以绝第二第三第N个第NN个嫪毐和成憍之念。

各叛各的理由,呵呵不需要知道了;
我只是好奇,成憍和嫪毐皆脑残,Y没些理由你小样的还造反篡位哦。

若各界只是自质疑,那就只是质疑了。
在没有足够的论据论证原始史载之误,那原始史载就还是史实的依据。

掐多且乱呵呵得归纳下~~~~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